看西街长老教会
星期五:08:00 – 17:30
4.5更新:2024-01-09
2.3万
景点介绍
台南不只有历史悠久的老庙宇,从19世纪以来就来台宣教的医师和牧师,也带来了悠久信仰与另一番面貌的宗教建筑。
马雅各医师来台福音发源地
1864年马雅各医师初次来台,并在之後开始在看西街开设「看西街医馆」,一面行医,一面进行传道。但在保守的民风下,本地人对於外来者与外来宗教的排斥,使得马雅各医师一度离开台南,三年後才重返府城,在二老口街(今启聪学校附近)陆续开设医馆、设立堂会。
进入日本时代,位於太平境的教会正式建堂完成,同时也在看西街成立分会(永乐教会),在牧师与信徒的努力下,1955年分会筹组的礼拜堂竣工,选址在当年马雅各医师第一个落脚处附近,也就是今日的看西街教会。
看西街教会的建筑,是战後首批以钢筋混凝土施作的西洋建筑。在狭小的巷弄内,有着圆顶、六柱式门廊山墙的雪白教堂隐身其中。与两边的老屋相映,在视觉上带来的冲击感,就如同当年府城人初识教会的震撼。
参考资料:傅朝卿,《光复後台南市现代建筑》,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,页24-27。
监赏重点:构成圣殿印象的山墙与门廊
入口是建筑给人的基本印象,台湾传统庙宇的三川殿以门神、龙柱、屋顶剪黏等塑造空间,看西街教会的建筑,则是用古典式样的连续柱列、拾阶而上的阶梯,构成神圣空间。 六根高耸的门柱,柱头并非常见的植物造型,而是分成双层,上层装饰为三角折线,下层为蛋镖(结合了类似鸡蛋与飞镖图样的古典装饰),柱子本身为白色洗石子,柱身的凹槽设计增加变化感,下方的柱础则是灰黑色的洗石子,形成黑与白的对比,在西方历史式样的造型之下,又透露了一些本地工法。 参考资料:参考资料:傅朝卿,《光复後台南市现代建筑》,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,页24-27。 柱头 柱础
构成圣殿印象的山墙与门廊
监赏重点:挑高的十字天花
从一楼拾阶而上,穿越六根古典柱列,进入室内前的过渡空间,是顶部有着十字造型的川堂,十字造型由十字型梁及圆型梁构成,也有着宗教上的意涵,走过此处,接下来便是圣殿了。
监赏重点:源自罗马圣彼得小神殿的圆顶
除了入口处的柱列之外,看西街教会另一个主要意象,莫过於川堂之上的圆顶,由12根古典柱列抬起,柱头同样有蛋镖装饰,柱身亦有凹槽,根据成大建筑系名誉教授的研究,造型是源自罗马圣彼得小神殿的圆顶。 参考资料:傅朝卿,《光复後台南市现代建筑》,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,页24-27。 圆顶 看西街教会的另一项特色,是两大幅由府城传统画师蔡草如绘制的圣经故事油画。 过往以庙宇门神、壁画、梁枋彩绘闻名的画师,怎麽会与教会搭上线?这是由於蔡草如老师居住在离教会不远处的神农街,与信众相互认识,当1950年代教堂起建,希望能有画作装饰时,信众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蔡老师——虽然题材不同,但蔡老师有着绘制门神这类大型画作的经验。这两幅画也成了蔡老师一生当中唯二的基督教的画作。 右侧的画作,描绘的是耶稣砸在加利利海边旁的山坡,为信众传福音的场景;左侧的画作,则是耶稣打破了年龄与肤色的藩篱,亲近小朋友。 备注:关於油画作者,一说为两幅皆为蔡草如老师所绘(教会说法);文史工作者陈仕贤老师经访问过蔡草如老师之子,其表示仅龙边为蔡草如老师作品。本介绍呈现教会说法,但并列另一种说法。 圣经油画-耶稣传福音 圣经油画-耶稣与孩子 高耸的楼梯是通往礼拜堂的必经之路,这样的设计也有其意涵。源自《圣经》创世纪中的「雅各天梯」,说的是门徒雅各在一日的梦境中,梦到上帝的使者(天使)降下梯子,从天上下来,清醒後的雅各,将睡觉之处起名为「伯特利」,也就是上帝殿的意思。 故事中的「天梯」,後来被引申为联系神和人之间关系的管道,也如同信徒要前往礼拜堂前,必须走过的楼梯。两旁以汉白玉打造的小天使,则是故事中天使的具象化,提醒着信众要以纯洁、如同天使般的心,入内来敬拜上帝。 天梯旁的小天使
川堂十字天花与圆顶
监赏重点:庙宇传统彩绘遇上圣经油画
对视的圣经油画
监赏重点:通往圣殿的天梯与小天使
天梯旁的小天使
景点资讯
电话 +886-6-2225808
分类 历史古蹟、宗教庙宇、在地艺文
营业时间 星期日:08:00 – 13:00
星期一:休息
星期二:08:00 – 17:30
星期三:08:00 – 12:00
星期四:08:00 – 17:30
星期五:08:00 – 17:30
星期六:08:00 – 17: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