祀典大天后宫(明宁靖王府邸)
星期日:06:00 – 21:00
4.6更新:2024-01-09
7.1万
景点介绍
全台第一官建妈祖庙
位在赤崁楼附近,大天后宫是全台第一座列入官方祭祀的妈祖庙, 为台湾最早官建的妈祖庙,俗称大妈祖宫,每年春天和秋天都有祭典,且只限官员、绅商参与,现在则是信妈祖的信徒不可错过的朝圣地。
庙的前身是王府邸
除了「全台第一」的美名外,其实大天后宫的建筑前身也是大有来 头。这里原本是明朝末代郡王-宁靖王的宅第,1683年,施琅率军渡海来台大败郑克塽,此後为收复民心,有监於台湾人民对於妈祖的信仰,特奏请清廷将宁靖王府改建为天妃宫供奉妈祖,後将建筑改建成「大天妃宫」,并向外宣称是妈祖协助攻下了台湾。隔年,妈祖就被封为天后,改名「大天后宫」,也成了台湾第一座官建妈祖庙。
传统艺术的博物馆
正因为大天后宫有着尊贵地位,不仅香火延绵不绝,庙内的装饰也是请来最好的师傅打造。两边的墙壁都是各时代府城名画师的留笔,庙内还有历史悠久的匾额、文物、石雕、木雕装饰,样样都是 庙宇艺术的精品。进到庙内就会看见大殿内祀奉的巨大金面妈祖像,威武栩栩如生的千里眼、顺风耳随伺在侧,三座神像皆为泥塑雕像工艺的绝佳展现,是进到大天后宫一定要仔细欣赏的部分。
牵成姻缘的月老公公
但大天后宫内近年最让人感到神奇的就是後殿供奉的月老公公,常有许多单身男女来此参拜,向月老公祈求缘粉与红线带在身上,缘粉可招来缘分,而当带在身上的红线不见时就表示月老公公已经帮你把红线系好了,准备迎接美好的缘分吧,至今据说已撮合许多佳偶,甚至还有日人跨海来台求缘也已抱得美人归,是府城大天后宫的另一个传奇。
主祀:天上圣母-妈祖
配祀:四海龙王、三官大帝、临水夫人、注生娘娘、福德正神、五文昌帝 君、观世音菩萨、释迦牟尼佛、圣父母、水仙尊王、月老公、地藏 王菩萨、药师如来佛、阿弥陀佛
艺品导览:三川殿 龙柱
监赏重点:中西混合的柱头
仔细看,中式龙柱上方被一圈叶子所环绕,是受西洋古典建筑柱头「芼莨叶」做法启发而产生的变化体,被昵称为「白菜叶」(就是餐桌上常见的那道)。芼莨叶的柱头,常见於台南其他的日治时期公共建筑(如:司法博物馆),而台湾匠师吸纳了日治建筑华丽繁复的雕刻样式,并转换为自己熟悉的样貌,也就形成了许多庙宇常见的白菜叶柱头。这一对龙柱完工於1949年,或许匠师就是看到了日治建筑这种「把叶子装饰在柱头上」的作法,便悄悄地挪移到庙宇的龙柱上。
监赏重点:谁躲在龙柱里
龙柱不只有龙,仔细找找会发现不同的人物站在龙的缝隙中,这些人物左右各有八位,分别骑着马、拿着武器,底下还有活灵活现的鲤鱼向上喷水,整条柱子非常热闹。
图说:三川殿 龙柱「柱头特写」
监赏重点:匠师留的彩蛋
这对龙柱由福建惠安的石雕师傅「张木成」所作,就像电影结束後工作人员名单的跑马灯,匠师也把自己的名字和打石店的名称藏在龙柱里面,来找找看「匠师在哪里」。
图说:三川殿 龙柱「艺师签名」
艺品导览:三川殿 龙虎壁
监赏重点:龙虎壁
庙门两侧墙壁上帅气的书法字左面(龙边)写着「龙吟」,右面(虎边)写着「虎啸」,下面则分别以石头雕刻了两只龙在云海里翻滚,两只虎在柏树下对望。 动物这麽多,为什麽要雕刻龙跟虎?这是由於传统建筑的方位观是由主神的面向决定,左边是「龙边」右边是「虎边」,信众从龙边进去,虎边出来,代表「进龙门,出虎口」,有纳福除灾的含义(龙门进祈福,虎门出避祸)。光是进出一趟庙宇,神明就帮忙消灾解厄!
图说:左边是「龙边」- 龙堵
图说:右边是「虎边」- 虎堵
故事彩蛋:五只蝙蝠的密码
庙宇的匠师常常会透过谐音传达吉祥的意涵,仔细看,在龙与虎的石雕上面,各藏了五只蝙蝠,这是因为「蝠」代表了「福」,五只蝙蝠象徵着「五福临门」——在庙宇的门口把福气迎进门!
监赏重点:八骏马的连环画
在龙虎堵的石雕下方,两边各有四只骏马,神态各异,有的奔跑,有的打滚,有的低头吃草。马有着尊贵、祥瑞的象徵,因此被匠师选入装饰题材。而这片壁堵的小马,不仅神态可爱,就连肌肉线条也雕刻得栩栩如生。
图说:上方的五只蝙蝠象徵着「五福临门」 下方有有四只骏马
艺品导览:拜殿 龙柱
监赏重点:龙的数量与爪子
看龙柱的门道第一点,就是找龙在哪里、有几只,通常年代较早的龙柱,一柱只雕一龙,大天后宫的拜殿龙柱即属此类。另外,从龙爪的数量,就可以推测神明的位阶。龙柱有分三爪、四爪、五爪,只有皇帝才能用五爪造型,大天后宫原本是明朝宁靖王的王府,这里的龙柱有几爪呢?放大看看便知。
监赏重点:绕着龙柱走一圈
庙里的龙柱通常采用的是「圆雕」技法,最大的特色是欣赏者可以从四面八方观看。仔细看龙柱的龙尾在上,龙首由下往上看,穿越环绕柱身的朵朵祥云,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感受到龙的肌肉强而有力地盘着柱子。
图说:拜殿龙柱,请绕着祂欣赏
艺品导览:拜殿 憨番
监赏重点:屋檐下有站人
在拜殿的四个屋檐下,各站了四个「憨番」。所谓的憨番,指的是在屋檐或梁枋下抬着厝角或大衫的苦力,有些着汉服、有些袒胸露背、有些是外国人貌,在意象上担任了传统建筑结构上的承重角色。
大天后宫的憨番造型斯文,身着汉服、赤脚,以单手与单肩扛着大杉,另一手则分别拿着书卷、贯钱、蒲扇、元宝。人物的嘴角微微上扬,神态自若,看起来扛柱子这差事一点也不苦。下次看见憨番,不要忘了感谢他们守护庙宇的辛劳。
注:「憨番」为沿用过去此类艺品之通称,无对任何族群有不敬之意,若冒犯请见谅。
「憨番」- 注意手里拿着贯钱
「憨番」- 单手与单肩扛着大杉
艺品导览:拜殿 平台纪略碑记
监赏重点:台湾最早的清代石碑
「平台纪略碑记」是台湾现存最早的清代石碑,已经有超过三百三十年的历史,写下了台湾纳入清朝版图的经过、安抚措施及善後处置的方法,由平定台湾有功的施琅将军所立。就像今日在新建的公路、桥梁等公共设施旁,处处可见的纪念碑一样,记载了执政者欲纪念、流传给後世的功绩。 这块高279公分,宽106公分,材质为花岗岩的石碑,推测是在大陆特地打造後才运过来。石碑上方刻团龙纹饰,边框也有龙的纹饰,显示出碑文的尊贵。
图说:拜殿 平台纪略碑记
艺品导览:拜殿 商山四皓彩绘
监赏重点:庙宇里的圆形壁画
欣赏庙宇的时候,会不会有一个疑惑,为什麽庙宇的壁画有这麽多种形状呢?有时长方形,有时圆形,有时又是方形,这些形状通常是由画师依照庙宇空间来决定,例如宽阔的壁面可以用长方形的大型壁画,或是在方形壁画间穿插圆形壁画,让视觉感不那麽呆板。决定了图框形状後,才选择要画什麽内容。像这幅「商山四皓」,出现的人物众多,圆形的画框可以让视觉焦点凝聚在中心的四位老者,接着人的视角会习惯跟着曲线移动,环绕画作一圈,就刚好可欣赏完一幅画。
监赏重点:画里暗藏昆虫玄机
传统彩绘有一个技法叫做「马蝗描」,蝗就是蝗虫,指的是笔法模仿蝗虫足部,让笔画有着明显的棱角,通常用於较为阳刚形象的人物。仔细看画中人物的衣服皱摺,都有马蝗描的彩绘痕迹。
图说:拜殿 商山四皓彩绘
艺品导览:正殿 仙翁敬桃彩绘
监赏重点:对角线构图
这幅「仙翁敬桃」,画师把人物置於画面右侧,老人的肢体跟视线都望向右下角,背後的松树则朝左上方延伸,超出画框,使得画面产生均衡的美感,这是传统彩绘常用的对角线构图。对面的「麻姑献瑞」壁画也是运用同样的手法、不同的对角线方向,达成两幅画对称的效果。画作右方书「西池蟠桃大如斗,色是浓艳味若酒;开花结实三千岁,食之共与天地久。玉峰写意 丙辰夏 寿彞仿画」不仅利用题字补白画面,也说明了画作的含义。
故事彩蛋:屋顶上的三尊神明
画里的老人有着飘逸的白色胡须、慈祥的面容,手里捧着一颗象徵长寿的仙桃,这位老人正是南极仙翁,也是庙宇屋顶常出现的三位老者之一,又称寿星,与另外两位禄星、福星,常驻在屋顶,代表着福气、财富、寿命。
注:彝(一ˊ)
图说:正殿 仙翁敬桃彩绘
艺品导览:正殿 虎溪三笑彩绘
监赏重点:壁画的生活场景
在这幅尺寸特别巨大的壁画中,有三个男子面对面大笑,双手也跟着忘情地抬起,是不是像极了平常我们聊天讲到激动处时,自然会有的动作呢? 不像一般庙宇壁画的严肃画面,这幅画描写的是崇尚自然的东晋时期,文人雅士之间的友谊。诗人、道士、禅师因为聊天聊得太开心,而差点忘了禅师不能下山的规矩,直到被山上的虎啸提醒,三人才大笑而别。 庙宇的壁画不一定总是圣贤的故事,仔细观察,有时候也会有着跟我们生活一样的场景。
监赏重点:蚯蚓爬在衣角上
在这幅画里,画师采用了「蚯蚓描」 来描绘人物下摆的厚重质感,蚯蚓描指的是绘画的线条像蚯蚓一样圆匀细长,有种飘逸感,正好符合画中人物:诗人、道士、禅师的个性与形象。
注:彝(一ˊ)
图说:正殿 虎溪三笑彩绘
艺品导览:正殿 陈松年书法
监赏重点:左字右画
庙宇艺术内暗藏许多「潜规则」,决定了这些艺术品的位置与内容,「左字右画」就是规则之一。 庙宇壁面的装饰,包含了书法与绘画,一般认为书法的位阶是高於绘画的,加上庙宇「以左为尊」的传统,因此书法会放置於「左边」(神明视角的左边),而右边当然就是绘画。下次到庙宇,可以试着站在神像前转一圈,以神明的视角观察,看看是否左手边有书法,右手边有绘画?
监赏重点:书法後的教育与政治
这幅飘逸的书法出自日治时期的书法家陈松年先生之手,完成於昭和十八年(1943),是大天后宫现存最早的书法作品。这幅书法的内容出自《中庸》,是儒家经典的「四书」之一,其主旨在於修身养性,也有着庙宇的教化功能。 值得注意的是,书法的落款为民国十八年,但真实的年份应为昭和十八年,只不过在战後为了符合政治时局,而涂改为民国纪年,许多庙宇都有类似的情形。
图说:正殿 陈松年书法
艺品导览:後殿-木兰从军彩绘
监赏重点:呼应殿堂空间的壁画
古代崇祀圣人的祠庙会在後殿设置父母殿,配祀主神的先人,大天后宫也不例外,祭祀的是妈祖的父母与家人,称「圣父母殿」。在神像的右边,画师潘丽水用一幅「木兰从军」的壁画,呼应圣父母厅「孝顺」的本质。 「木兰从军」来自民间流传的诗歌,讲的是木兰加入军队,代替年迈父亲出征打仗的故事。在这幅画中,木兰站在画面前方,面容虽然温柔婉约,但一身戎装,单手提弓,半身已地跨在马匹上,英气十足。她回望的方向,有着年迈的父亲与家人,还有年幼的弟弟不舍地追着。画师把半幅画的中心放在木兰,接着透过木兰的视线,把观看的重心引导到其家人,让画作充满律动与流畅感。
图说:後殿 木兰从军彩绘
艺品导览: 大雄宝殿 盗法像彩绘
监赏重点:展现神蹟的构图
这幅由画师丁清石重绘的「盗法像」,讲的是一群人偷走观音菩萨的神像,结果船开到半路,遇上观音菩萨显灵,以莲花阻挡窃贼的去路,成功阻挡了窃盗事件。 画师为了彰显神明展现神蹟,把观音菩萨放置於画面左上方,当弥漫的烟雾与波浪交会,神明若隐若现地现身。以位居画面上方一角的观音菩萨为中心,下方对角线辐射散开的窃贼只能瞻仰着神,运用构图就能凸显神明高高在上、解救众生的形象,这是画师高明之处。
图说:大雄宝殿「盗法像」彩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