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定位点
::: 定位点

「台南奇人带路」系列报导26 善用左镇在地竹材,85岁竹艺师李天生自学成绝活,从建屋到编织, 一竹多用样样通

发布:2025-08-29

107

李天生创作的竹编工艺品,中间为迷你版西拉雅传统鱼篓,仅14公分高,非常精致。(郑佩雯拍摄)

讯息内容

台南市观旅局2025年「台南奇人带路」系列报导,邀请作家张耘书及郑佩雯采集各类职人的生命故事,传达台南人的生活精神与态度,也从他们眼中看见值得探访的在地角落,提供不同角度的创意游程。

台南市长黄伟哲表示,左镇位居浅山丘陵地区,泥岩垩地裸露崎岖,耐旱又耐贫瘠的刺竹,是少数可在此生长的物种,因而有丰富的竹林资源。传统农业社会中,竹子贴近常民生活,可吃也可用,是最古老与普遍的房屋建材,还能加工制成家具及编制器物,承载了先人因应环境发展出的生存智慧。左镇竹艺职人李天生,识竹懂竹,就地取材,设计制作各式产品,技艺精湛,现年85岁仍创作不懈,堪称国宝级艺师。

台南市政府观光旅游局长林国华表示,李天生是西拉雅族,12岁就对竹艺产生兴趣,无师自通,还曾参与竹笼茨建造工程。观旅局2023年推出「探访台南旅游特有种」斜杠职人系列游程时,邀请李天生亲授竹编,并带访左镇老街,非常受欢迎。西拉雅国家风景区管理处今年也邀请李天生参加「2025台湾部落观光嘉年华」活动,於9月26到28日在台北车站展出竹工艺作品,精彩可期。

李天生说,国小毕业後在家务农,看到父亲用竹子制作农具,觉得有趣,闲时便自己钻研观摩,13岁时编竹篓得奖,16岁帮人盖竹笼茨赚钱,愈做愈起劲。他累积70多年的经验与技术,挑材、砍竹、剖篾、编制成器,全部一手包,作品美观耐用,广受亲友、邻居喜爱,受邀各地展示常有客人订作。李天生抱持欢喜心,传承手艺与参加社区教学,有人想学就去教,徒弟如李芝荧、张秋香也都出师,共同发扬竹文化。

李天生虽然年事已高,但仍眼明手快。前几年在公共艺术家林昭庆鼓励下打造传统竹屋,历经大埔地震依然稳固。他对竹笼茨、柱仔跤茨等大型竹构在行,小型竹编篮筐穿绕缠边等精细动作也难不倒。他说冬至前10天到农历2月15日的竹子水份少不易蛀,最适合加工。自己看到粗细不一的竹子就知道适合应用在什麽产品,只要边想边做,桌椅、菜橱、摇篮皆可信手捻来。李天生谦虚地说,自己没有好功夫,只是这些古早的生活器具现在比较少见,大家呒弃嫌,给他很大的鼓励和信心。曾有越南厂商邀请李天生去教学,但他仍希望把手艺留在家乡,也庆幸自己的努力,可以让左镇的竹子物尽其用,不致荒废。

观旅局自3月起连载「台南奇人带路」系列报导,介绍台南职人的生命故事,也邀请民众来体验台南的独特魅力。「搭台湾好行 游台南有够好玩」主题体验游程,360个限量席次8/26开卖,带你解锁台南秋日风光。八月号的《鱼头君带路》推出从求姻缘、谈恋爱、论嫁娶、求生子一系列的介绍,深度探访府城爱情产业链。更多最新的台南观光景点与活动,请持续关注「台南旅游网」及「台南旅游粉丝专页」查询。

相关照片

Top
浏览器版本过旧。 Firefox(弹出窗口)IE11(弹出窗口)Chrome(弹出窗口)Safari(弹出窗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