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史迹
南方古城 永不褪色的历史之都
台南,是台湾最早开发的城市,在300多年的文化薰陶之下,充满人文韵味的街头巷尾,吸引旅人一再来访,走进每一个转弯处,都有前人驻足的轨迹和隐藏的小故事。循着城门之旅,看见府城城门的发展与演变;古都文化当然少不了重要古蹟、传统建筑及周边环境风貌,经过空间活化与再造,地方艺术、产业经济、观光文化都相映而生;老街古宅则重显往昔时代,也承载着市井小民的生活空间与记忆,让这些历经时代变迁的老故事、新灵魂,与您一起寻探永不退色的台南魅力。
城门旧事,打开过往与将来
建立於雍正年间的台湾府城,正是台南发扬的起始,当时建有十四座城门守护台南城。从日治时期起,部分城墙遭到拆毁,辟建为新式道路,而直到1917年,城墙几乎所剩无存,经过後人抢救及整顿,目前台南市保留下了四座城门:「兑悦门」、「大东门」、「大南门」及「小西门」。
大南门
大南门也称作宁南门,位於中西区南门路的南门公园内,建於雍正3年(1725年),为直辖市定古蹟。宁南门有台湾仅存唯一的瓮城。於1977年依原样重建。内门上有宁南门三字、外门上有大南门三字。
大东门
大东门也称作迎春门,位於东门路与胜利路交叉口,建於雍正3年(1725年),为直辖市定古蹟。由长条型花岗岩堆砌而成,西侧拱门上铭刻着「迎春门」,东侧有石质横额一块题「东安门」。
兑悦门
兑悦门位於文贤路、信义街口,建於道光15年(1835年),为国定古蹟。兑悦门是昔日府城从小西门延伸到小北门之外城的三座城门之一。
小西门
小西门最早兴建於清乾隆40年(1775年),原名清水门。现在的小西门则是清乾隆53年(1788年)改筑城池为土城时所新建的,名为靖波门。1970年因拓建道路而拆除,迁建於成大校园内。
古堡运河 见证府城文明更迭
在世界历史发展中,举凡城市文明的更迭兴替,都与河海运网络的兴衰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,台南也不例外,运河促进了台湾府城的发展,像是林立於台南的洋行,正是咸丰8-10年(1858-1860年)台湾开放四口通商时,由西洋列强出资设立的贸易公司。从运河开始衍生的历史与建物,替当时社会带来蓬勃繁茂的发展,如今更是丰富了台南的文化底蕴。
台南运河
现今我们口中的台南运河,是指大正11年(1922年)由日本人开凿的新运河;另一条於清道光年间开通者,则称为旧运河,是当时台湾府城的重要发展航道,奠定台湾一府经济繁荣的盛景。现有平底船游河的活动,可从不同视角看见多元的台南景观。
洋行
着名的英商德记洋行及德商东兴洋行皆位於邻近海港的安平区,洋行建筑包括一般办公室、住宅与仓库,多采用殖民回廊式的设计,如今大多已打造为展览馆或餐厅。
安平古堡
安平古堡建於1624年至1634年间,原为荷兰人所建,因为当时的台南为台湾城,又称作王城、赤崁城、安平城,於是在日治时期改建後便称安平古堡,现为国定古蹟。
亿载金城
亿载金城又称作「二鲲鯓炮台」或「安平大炮台」,建於1874年,是台湾第一座现代化西洋式炮台,现为国定古蹟。
旧城新都 老屋的前世今生
台南是一座历经荷据、郑氏、清领、日治时代的古城,走过数个世纪,她的风情万种却毫无褪色,反而越陈越香。历史建筑、古宅老街林立的台南,近年经艺术家与民间组织的进驻,结合艺术、文创产业,在断垣残壁之中绽放出新生之花。
老街
老街是整个大时代的缩影,承载着市井小民的生活空间与记忆。台南着名的老街包括安平老街区、五条港老街区、新化老街、十字大街区、新化老街、後壁菁寮老街及盐水桥南老街等,每条老街都有各自的古早风采。
老屋与古宅
许多过去具有历史或人文价值的旧建筑,如原台南公会堂、台湾乌脚病医疗纪念馆、夕游出张所、总爷艺文中心等,或是街头巷尾保留下闽式建筑风范的老屋,都是台南独到的地景,而自2008年由民间兴起的老屋新生,让这些古建筑顺应时代变迁,重新赋予新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