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的入口處,由一座半圓形門廊、彩繪玻璃窗、十字架構成建築的主要表情。半圓形的門廊,是銜接建築內外空間之處,在功能上,提供人在此短暫駐足,可避免日曬雨淋;在裝飾性上,四根古典樣式的柱子不僅有著承重作用,類似埃及棕欖葉柱頭的形式,更為整體造型稍作點綴。在門廊的屋頂與柱頭之間,「Tâi-lâm Tang-mn̂g Pa-Kheh-Lé Kì-liām Kàu-hōe」則是教會名稱的白話字拼法,也是巴克禮牧師當年在府城傳福音時,所使用的文字。 參考資料:傅朝卿,《台南市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》,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,頁136-139。
半圓形門廊
白話字教會名稱
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的入口處的門廊上方,一般是開玫瑰窗的部位,而這邊則改採類似「帕拉第奧母題」(Palladian motive)式的窗型。「帕拉第奧母題」的窗型,由中央拱形及兩側方形的開口部組成,內部的窗戶可更替,從老照片留下的紀錄,過去曾是內部有著木框的樣式、一般玻璃,近年來則更換為彩繪玻璃,由形狀不一的彩色玻璃片,拼貼成耶穌與信徒的模樣,呼應了教堂聖殿的場景,也在簡約的教堂門面上做出了變化。 參考資料:傅朝卿,《台南市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》,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,頁136-139。
彩繪玻璃
彩繪玻璃特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