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農殿
更新:2024-01-09
5502
景點介紹
神農主題廟宇
位於長北街上,僅一進、無廟埕的神農殿,不大的廟宇卻見證了府城的歷史。從位置上來看,這裡位於小北門城門至府城十字大街的路上,有著古地名「豆仔市」,說明了這裡是五穀類的交易場所—當先民們從城外以牛車、人力千里迢迢挑運著米穀入城,就近找一處空地進行交易,久了漸成集市,信仰亦然。
靠天吃飯的農民,在每年五穀先帝誕辰(農曆四月二十六日)前,都會從鄉下恭請泥塑「五穀王」金身,來到「豆仔市」前擺設香案,後因擔心運送過程造成神像損傷,咸豐年間信眾決議建廟,經歷次改建終成今貌。
神農殿以神農大帝為主神,次間的門神為二十四節氣,與神農大帝掌管農作相關;壁面的石刻畫作則是知名繪師蔡草如的圖稿,畫的是過去小北門邊的米穀市集場景。
特別的是,廟內的敬獻者署名多為當地米糧行、碾米廠,說明了神農大帝與米糧業的緊密關係。
主祀:神農大帝
配祀:福德正神、註生娘娘、中壇元帥
藝品導覽:「神荼、鬱壘」木雕門神
鑑賞重點:罕見的木雕門神
有別於一般廟宇的彩繪門神,神農殿中門的神荼、鬱壘是在狹長形的門板上以木雕刻成,藝師選擇將兩位門神置中,門神下方的腳踩祥雲,上方飾以飄帶,有龍悠遊於雲中,背景結合人物的構圖,讓門神不必佈滿門扇,也能給予觀者壯闊的視覺感。 藝師以鑿刀代替畫筆,一筆一筆刻畫出門神的模樣,但不因木雕的形式而放棄細節,戰甲以「屏」和圖紋構成,沒有任何一處留下空白。兩位門神一樣留著五綹鬍,單手撫鬚,單手持斧鉞,雙眼圓睜盯著來者。
圖說:「神荼、鬱壘」木雕門神
藝品導覽:「二十四節氣」木雕門神
鑑賞重點:節氣該如何被想像?
神農殿的次間門神為二十四節氣,節氣與農作息息相關,是適合繪作神農大帝(掌管農作)主題。由於次間僅單扇門,因此一扇門上共12個節氣,以時序漸次排列,立春、雨水、驚蟄、春分、清明、穀雨⋯⋯,節氣是天氣的表徵,如果要以人的形象呈現,那麼該有什麼形象,就考慮著藝師的想像力,有些表現方式是具象的,例如拿著一撮火的「小暑」與捧著一盆火的「大暑」;但也有完全憑字義想像的,例如「小滿」以戴著官帽、手持摺扇的「滿人」形象呈現,每一個節氣都是藝師的巧思。
圖說:「二十四節氣」木雕門神-龍邊圖說:「二十四節氣」木雕門神-虎邊
藝品導覽:「石刻畫作」
鑑賞重點:重現廟邊百年前的場景
在神農殿不大的廟宇空間內,廟內牆面主要的裝飾藝術,不是常見的忠孝節義、傳說故事的彩繪,而是一幅石刻畫作,畫的是廟邊百年前的場景。 神農殿的所在地,古地名為「豆仔市」,為清代的米穀市集。這堵畫作是府城彩繪名師蔡草如的作品,畫的便是當年的「豆仔市」,畫面中可以看到遠方的小北門,說明了畫中人物們是穿越城門,從鄉下來到城內,在屋子前、在臨時搭起的棚子下,留著清代辮子頭、戴著斗笠的農人們,以牛車、以肩挑著米穀,或站或蹲地在進行交易,見證了神農信仰的來由。
圖說:石刻畫作
圖說:石刻畫作特寫
藝品導覽:「神農大帝」神像
鑑賞重點:農業之神的形象
神農大帝又被稱為神農氏、五穀大帝、藥王、田祖等,祂最顯著的事蹟,則包含了嚐百草、教人耕作、設立市集的交易機制、發展醫學與音樂⋯⋯,皆與農業、人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聯,或許因為如此,神農大帝多被刻畫為未著神衣、袒露胸膛的樣態,和一般強調神明的尊貴形象有著很大的差異。 長北街的神農大帝,有勞動形象的身材,以樹葉為衣褲、赤足,身上沒有其他裝飾,唯有手持金黃稻穗,象徵掌管農作。
圖說:「神農大帝」神像圖說:「神農大帝」神像,特寫
圖說:「神農大帝」神像,特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