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
::: 定位點

五帝廟

更新:2024-05-15

6507

景點介紹

新舊融合的廟宇
五帝廟建於明永曆年間,在府城「七寺八廟」的名單中,其中一個版本的說法便有將五帝廟算在內,可以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。不過相較於其他古剎與古廟,五帝廟因日治與戰後的都市計畫與道路擴寬,而歷經了兩次搬移與重建,並且在2018年完成最近一次的改建。

儘管建築本體屬於現代,廟內卻有著不輸其他古廟的藝術作品,除了年份悠久外,趁著重建的機會,廟方也邀請著名藝師們以當代精神重新詮釋裝飾藝術,有著近一百年時間跨度的作品,就這麼齊聚廟內。

必備觀賞重點
三川殿邀請藝師王武雄,以剪黏技法完成西拉雅族赤崁社、荷蘭、明清、日治四個時期的作品,讓廟口門面如同臺南歷史的縮影;走入廟內,牆面是府城潘氏家族三代的彩繪,名家汪崇楹書法、杜牧河父子泥塑神像,在前殿的屋頂還有對於府城近代發展有貢獻的人物剪黏。
 

主祀:五顯大帝
配祀:觀音佛祖、保生大帝、黑虎將軍、福德正神、順天聖母、月下老人



藝品導覽:水車堵剪黏

鑑賞重點:四個時代的剪黏

廟宇裝飾藝術反映出一個時代重視的價值,並且透過人物故事來彰顯,用意是使來到廟宇的信眾,能透過欣賞剪黏來領略。

五帝廟於2018年修復完成,在這次的修復中,藝師王武雄在水車堵位置的剪黏,捨棄了一般廟宇使用的聖賢傳說題材,改以台南四個時期的歷史:西拉雅族赤崁社、荷蘭時代、明清時期、日治時代來做主題,反應了各時期的樣貌、住民與不同的生活方式,也呈現了當代重視自身歷史的趨勢。在四堵剪黏中,可以看到藝師巧手將堅硬的瓷器剪成了西方的蓬蓬裙、清朝的官服、日式的和服。

02水車堵剪黏「西拉雅族赤崁社」圖說:水車堵剪黏「西拉雅族赤崁社」

03水車堵剪黏「荷蘭時代」圖說:水車堵剪黏「荷蘭時代」

04水車堵剪黏「明清時代」圖說:水車堵剪黏「明清時代」

05水車堵剪黏「日本時代」圖說:水車堵剪黏「日本時代」

藝品導覽:書法
鑑賞重點:寄情田園的心靈意境

位於天井旁,兩幅飄逸的漢詩皆為書法家汪崇楹的作品。一邊是「古亭庄外結茅廬,畢竟情疏景亦疏;雨讀晴耕如野客,三畦蔬菜一床書。」為日治時期第四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的漢詩,是他居住在臺北古亭庒(今古亭)時,於自宅「南菜園」所寫;而另一邊的「雪凍冰寒鑄妙顏,幽情逸韻落人間。樹枝描上蒲葵扇,一種清孤不等閒。」署名「林耕南」者,其實是臺灣第一位留美博士林茂生。兩詩都寄情心境於自然景色,與下方的花鳥彩繪、洗石子清供,三者相連,構成了具人文意境的畫面。
06拜殿書法,兒玉源太郎詩,汪崇楹書圖說:拜殿書法,兒玉源太郎詩,汪崇楹書

07拜殿書法,林耕南詩,汪崇楹書圖說:拜殿書法,林耕南詩,汪崇楹書

藝品導覽:「紫藤八哥」彩繪
鑑賞重點:潘春源花鳥畫的傳世精品

在蔓生的紫藤葉中,一隻八哥鳥正引吭高鳴,左下方飄逸的書法寫著:「紫藤爛漫蕙花多,好鳥相依叫八哥,鳥亦能言花解語,箇中聲色盡包羅。」這是彩繪名師潘春源在1947年的作品,呈現大自然靜中有動、動中有靜的景象,被公認是花鳥畫的傳世精品。

鑑賞重點:畫壁如畫紙

相較於紙本畫作,在壁面上作畫不僅考驗著身體重心的平衡,使用天然材料調製的「白灰」壁面,也不若紙質材料來得穩定,然而畫師筆觸卻有如紙本表現,在墨色濃淡和運筆皆自然合宜
參考資料:康諾錫,《臺灣古建築裝飾圖鑑》,臺北:城邦,2012。08「紫藤八哥」彩繪圖說:「紫藤八哥」彩繪
 

藝品導覽:「商山四皓」彩繪
鑑賞重點:父子的畫中畫

這幅〈商山四皓〉為彩繪名師潘春源在大正13年(1924)所繪的作品,二十多年後,由潘春源之子潘麗水,在原畫抹上灰泥,將該畫重繪為〈三綱五常圖〉,這幅「畫中畫」一直到近年廟宇重修才出土。 為了保留兩位藝師的珍貴作品,修復師以「揭取法」取出上下層壁面泥塊,再進行個別的彩繪修復。這個意外發現,不僅讓五帝廟保留了目前已知潘春源存世最早的壁畫作品,也成為保留潘氏彩繪家族的三代作品的廟宇。

鑑賞重點:不同視角下的隱世意境

〈商山四皓〉主角是避秦亂世而隱居商山的四位隱士,畫師選擇以山水為主體,將畫中主角縮小,呈現出遺世獨立的景象。而在不遠處的大天后宮,也有一幅同主題的作品,為丁清石畫師所做,可以比較看看兩位畫師各自選擇的視角。

09「商山四皓」彩繪

圖說:「商山四皓」彩繪

藝品導覽:「三綱五常圖」彩繪
鑑賞重點:父子的畫中畫

這幅〈三綱五常圖〉為彩繪名師潘麗水在1947年間的作品,但一直到2012年五帝廟發起重修後,才被修復師發現這是一幅「畫中畫」—畫作下方還有一幅畫,那是潘春源藝師(潘麗水之父)在大正13年(1924)所繪的〈商山四皓〉。

為了保留兩位藝師的珍貴作品,修復師以「揭取法」取出上下層壁面泥塊,再進行個別的彩繪修復,修復完成後的〈商山四皓〉保留於原壁面,而〈三綱五常圖〉則安置於後殿。這個意外發現,不僅讓五帝廟保留了目前已知潘春源存世最早的壁畫作品,也成為保留潘氏彩繪家族的三代作品的廟宇。

10「三綱五常圖」彩繪

圖說:「三綱五常圖」彩繪

藝品導覽:頂下桌

鑑賞重點:巧奪天工的鑲嵌手藝

位於後殿觀音堂,一組有溫潤木色的神桌,旁有製作年代大正13年(1924),但這不僅是張有百年歷史的木桌,也是以臺南特有工藝「茄苳入石柳」工法所製作的精品。

所謂「茄苳入石柳」,其實是一種異木鑲嵌的技術,主要是將淺色「石柳」木(泛稱各種淺色木材),嵌入深色「茄苳」木,相較一般的木雕,這樣的手法能使兩種不同木色呈現出層次感。細看這組頂下桌,會發現除了每一個平面都佈滿鑲嵌上去的雕飾,這些雕飾的人偶和圖案的細節也不馬乎,像是人偶戰甲上的鱗甲、衣袍上的紋樣、山脈的陰影都被一雕刻了上去。

11頂下桌「茄苳入石柳」頂下桌​​​​​​​

13「茄苳入石柳」頂下桌特寫「茄苳入石柳」頂下桌特寫

藝品導覽:垂脊人物剪黏
鑑賞重點:當奉獻一生給台南的人物站在屋頂上

除了刻畫台南四百年史的水車堵剪黏,站在五帝廟的天井往三川殿眺望,另一件當代人也不陌生的剪黏作品就在規帶的排頭上。那是四個對台南有貢獻的人物,分別是:在二二八事件中守護在地人的律師湯德章、烏腳病之父王金河、協助府城和日軍談判的英籍牧師巴克禮、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,四位人物不分國籍、不分年代,都為台南貢獻了所學與生命。 廟宇的剪黏人物,過去多半是選擇能彰顯傳統道德者,而藝師王武雄這次選擇製作台灣近代史上重要的人物,無非也是希望將這些前輩的精神留在廟宇上,讓更多人知曉。14「垂脊人物剪黏」湯德章 律師圖說:「垂脊人物剪黏」湯德章 律師​​​​​​​

15「垂脊人物剪黏」王金河 醫師圖說:「垂脊人物剪黏」王金河 醫師​​​​​​​

16「垂脊人物剪黏」巴克禮 先生圖說:「垂脊人物剪黏」巴克禮 先生​​​​​​​

17「垂脊人物剪黏」八田與一圖說:「垂脊人物剪黏」八田與一

景點資訊

電話 06-2234029

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87號

分類 宗教廟宇

營業時間 全年開放

相關連結 FB粉絲團

交通資訊

周邊景點

返回頁面頂端
瀏覽器版本過舊。 Firefox(另開視窗)IE11(另開視窗)Chrome(另開視窗)Safari(另開視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