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元寺
星期六:06:00 – 17:00
4.3更新:2024-01-09
3.4萬
景點介紹
與鄭經有關的傳奇寺院
開元寺是清代臺南重要的佛寺之一,前身為明永曆年間鄭經為供養母親董氏而建立的「北園別館」,到了清康熙29年(1690)才改建為佛寺(名「海會寺」),咸豐年間正式定名為「開元寺」。儘管歷經修建,開元寺仍保有典型清代佛寺的「伽藍七堂」格局,是認識佛寺建築的最佳選擇。
裝飾藝術與宗教的殿堂
除了年代久遠、建築格局別具特色外,來到開元寺不能錯過的就是優美的裝飾藝術。穿越大樹參天的庭園,在三川殿迎接來者的,是彩繪名師蔡草如繪製的韋陀、伽藍門神,以及象徵風調雨順四大天王。古匾「小西天」、「開元寺」以及書法家林朝英遺墨「竹葉體」對聯,往內走各進紅瓦、平脊的簡樸建築,皆透露了此地為佛門勝地的訊息,不妨停下腳步來此感受寧靜。
主祀:釋迦摩尼佛、普賢菩薩、文殊菩薩
配祀:彌勒菩薩、唏將(那羅延天界力士)、哈將(密遮金剛力士)、阿難尊者、迦葉尊者、地藏菩薩、觀音大士、千手觀音、大勢至菩薩、水月觀音、增長天王、持國天王、多聞天王、廣目天王、韋陀菩薩、準提菩薩、延平郡王、玉皇大帝
藝品導覽:山門「鳳凰剪黏」
鑑賞重點:佛寺莊嚴的入口
山門是寺院的第一座建築,是界定內外與佛俗之門,進入此門就表示踏入佛境,也具有地標作用。又被稱為「三門」、「三解脫門」,根據佛經,進入三門做到了空、無相、無願,可解脫入淨土。
開元寺的山門為1960年所建,矗立年代雖不長,但仍有可觀之處,尤其是屋脊上四隻展翅的鳳凰,超過百片以上的組件構成細緻繁複的羽毛。門前站了藍獅踏鐘、白象踏石鼓,是主祀神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的坐騎,相較於道教廟宇門口站的石獅,從動物就可辨別信仰的不同。
開元寺山門屋頂上的剪黏
鳳凰剪黏特寫,可看見超過百片以上的組件構成細緻繁複的羽毛
藝品導覽:三川殿「韋陀、伽藍、四大天王」門神
鑑賞重點:畫師蔡草如的代表作
穿越大樹參天的庭院,在三川門迎接來者的是韋馱、伽藍、四大天王門神。有別於其他門神明顯的墨線,畫師選擇減少墨線的勾勒,而以間色(紅黃藍三原色調出的顏色)的色彩處理,紋飾上也較為繁複。
韋馱膚白,為少年武將的形象;伽藍赤面,形貌威猛。四大天王分別持劍(刃鋒音「風」)、托琵琶(樂器「調」弦)、掌傘(遮擋「雨」水)、拘蛟(滑順),象徵風調雨順。特別的是六位門神身後都有明亮的佛光,並有炙烈的火焰,塑造出神性。
開元寺六扇門神:明間的韋馱、伽藍,與次間的四大天王,都是屬於佛寺的門神,為名師蔡草如少見的作品之一
「韋馱」門神彩繪
「伽藍」門神彩繪
「南方增長天王」門神彩繪(鋒、風)
「東方持國天王」門神彩繪(調)
「北方多聞天王」門神彩繪(雨)
「西方廣目天王」門神彩繪(順)
藝品導覽:三川殿「三體對聯」
鑑賞重點:不只是文字的對聯
開元寺的三川殿共有五副對聯,其中四副與一般的書法對聯很不一樣,有的似竹葉,有的似蟲草,有的則像香篆(篆體字形狀的香粉),樣貌百變,仔細一看會發現文字藏身其中,這是書法家林朝英的巧思。林朝英為清代文人,精於書法與水墨,以似竹葉的書法字為世人所知,開元寺則很難得地保留了他的三體書法(竹葉體、蟲草體、香篆體)遺墨。
竹葉體對聯寫著「寺古僧閒雲作伴,山深世隔月為朋」、「修心須悟存心妙,煉性當知養性高」;蟲草體對聯書「元宗妙道色相俱空,開闢真機細縕無滯」;香篆體則是「開化十方壹瓶壹鉢,元機參透無我無人」,不僅說明了佛寺與佛教的內涵,也巧妙地運用「開元」作為對聯冠首。
竹葉體書法對聯-題有「修心須悟存心妙,煉性當知養性高」
蟲草體書法對聯-題有「元宗妙道色相俱空,開闢真機細縕無滯」
香篆體書法對聯-「開化十方壹瓶壹鉢,元機參透無我無人」
藝品導覽:三川殿「木雕窗櫺」
鑑賞重點:寓意滿滿的窗櫺
位於開元寺三川殿,龍虎壁旁有著兩扇細緻的窗櫺,雕刻了各式圖樣,仔細解讀,每一樣物件的背後都有含義。
首先是外觀,由方形包裹圓形,象徵「天圓地方」。而四個角落雕刻了四隻蝙蝠和祥雲圍繞,是以「四蝠」來諧音「賜福」,也讓畫面更為圓滿。再細看兩邊的圓形木雕,龍邊木雕圖案有花、花瓶、如意、靈芝,是「新韶如意、平安吉祥」的意思; 虎邊木雕圖案有金瓜、石榴、仙桃、金蟾和蕉葉,乃「金玉滿堂」之意。
漢式的傳統木雕傢俱,用來擺放器玩的架子稱為「博古架」(又稱「多寶格」),而在寺廟的木雕裝飾上,匠師就借用了這樣的傢俱,擺上了多樣蘊含寓意的物件,使得畫面整潔不雜亂,也因此這樣的構圖又被稱為「博古圖」。
註:櫺(ㄌㄧㄥˊ)
木雕窗櫺
藝品導覽:三川殿「醜女改容、船師悔責」泥塑
鑑賞重點:以畫作教化人心
在教育還未普及的年代,寺廟不僅是公眾的生活場所,也擔負起社會教育的意義,因此在裝飾藝術的題材選擇上,無不將傳統道德與價值觀納入其中,使得信徒能在駐足欣賞的過程中接收到教化意義。
開元寺的龍虎壁,就是將佛經故事以泥塑彩繪的方式呈現,並搭配了文字說明。位於龍邊廊牆的「醜女改容」,講述的是印度波斯匿王的女兒,因面貌醜陋,而整日幽閉於暗室中,其內心的苦惱與祈願被佛知道後,佛現身於眼前,其女的面容也變得端正,原因是她對佛陀生起了至誠恭敬的心。而位於虎邊廊牆的「船師悔責」,說的是船師因船資而不願渡佛過河,直到佛以神通飛空過河,船師才感到後悔不識佛。
「醜女改容」泥塑
「船師悔責」泥塑
藝品導覽:三川殿「獅象龍虎」泥塑彩繪
鑑賞重點:以泥塑創造動物的動感
開元寺兩側牆面裝飾豐富,除了泥塑彩繪的佛教故事,也有四幅以同樣手法創作的動物壁堵,分別為龍、虎、獅、象,各有其象徵意涵。
與道教廟宇相同,佛寺的方位觀也是以神明面向來決定,左邊是「龍邊」,右邊是「虎邊」,也因此兩側的壁面可以看見展開的捲軸,寫著「龍吟」、「虎嘯」,下方則有充滿動感的金龍,從半空中向下吐水,水中還有龍珠,背景色則以藍色做出對比;另一側則是下山的猛虎,匠師不僅以泥塑的凹凸感塑造出峭壁的陡峻,也特別凸顯頭部,使得老虎如同要從畫框中走出一般。而靠近地面處,則有腳踏蓮花的白象,以及腳踏彩球的藍獅,分別是主神普賢菩薩、文殊菩薩的坐騎。
龍吟泥塑
虎嘯泥塑
藍獅泥塑
白象泥塑
藝品導覽:大雄寶殿「一佛二菩薩」神像
鑑賞重點:佛像的坐姿、手持物與騎獸
大雄寶殿供奉主神「一佛二菩薩」:釋迦牟尼佛、普賢菩薩、文殊菩薩,並稱「華嚴三聖」。
居中的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開山鼻祖,地位崇高,大雄寶殿的「大雄」兩字就是尊仰其無邊的道德法力而名,祂雙足交叉,呈「跏趺坐」坐姿(又稱「禪定坐」),安穩地面向信眾;右側的普賢菩薩,騎在希罕的六牙白象上,手持經卷,主司理法;左側的文殊菩薩,跨坐在藍色獅子上,左手持著金色淨盤,右手做施灑狀,智慧在眾菩薩中號稱第一。三尊神像背後都以明鏡做為背光,十分華麗,也更顯神性的莊嚴。
「華嚴三聖」佛像
騎在白象上的是「普賢菩薩」
騎在藍獅上的是「文殊菩薩」
藝品導覽:大雄寶殿「日式風格神龕」
鑑賞重點:罕見的日式風格神龕
來到大雄寶殿,除了欣賞主神「華嚴三聖」,也千萬不要錯過左後方日治時期留下的神龕。整體以金與黑為主色,呈現強烈的對比,上層屋簷為「千鳥破風」,簷下有著斗拱與簷柱,下層屋簷為源自中國唐代的「唐破風」。下方有臺基與「須彌座」(上下寬,中間收窄,為源自印度佛教的建築基座),如同一座仿真的小型建築。居中的佛陀為立身,後有象徵神性的背光,一手掌心向外,一手手掌自然下垂,這樣的手勢又稱為「與願印」表示佛的慈悲,滿足眾生祈求的願望。註:龕(ㄎㄢ)
罕見的日式風格神龕
藝品導覽:大士殿「千手觀音吊筒」
鑑賞重點:仿觀音手垂下的裝飾藝術
位於開元寺建築最後一進的大士殿,為1967年改建的鋼筋混凝土(RC造)建築,一樓供奉顯教佛像,二樓供奉千手千眼觀音菩薩。整棟建築最有特色之處莫過於二樓屋簷下的吊筒,有別於一般做「垂花」的造型,配合供奉的神祇千手觀音,而製作出仿千手觀音各種手印造型的吊筒,有的拈花(蓮華手,象徵種種功德),有的持佛經(寶經手,象徵多聞廣學)、寶劍(寶劍手,降伏一切魍魎鬼神)、金剛杵(金剛手,降伏一切天魔神),建築前後共有八隻手相,這樣以經卷法器為造型的作法,在臺灣的寺廟建築中非常少見。
註:魍魎(ㄨㄤˇㄌㄧㄤˇ)
仿觀音手持蓮花的吊筒
仿觀音手持佛經的吊筒
仿觀音手持佛珠的吊筒
景點資訊
電話 +886-6-2374035
地址 臺南市北區北園街89號
分類 宗教廟宇
營業時間 星期日:06:00 – 17:00
星期一:06:00 – 17:00
星期二:06:00 – 17:00
星期三:06:00 – 17:00
星期四:06:00 – 17:00
星期五:06:00 – 17:00
星期六:06:00 – 17:00
官方網站 官方網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