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
::: 定位點

媽祖樓天后宮

星期一:06:30 – 18:30

4.5

更新:2024-01-09

1.4萬

景點介紹

閣樓媽祖 見證港道發展史
媽祖樓位於忠孝街,狹窄如巷子的街道,兩旁房子的尺寸也跟著縮小,部分保留至今的鐵板手繪招牌與木頭拉門,給予人時光倒流之感,而位於盡頭的媽祖樓,本身更見證了附近河道變遷的歷史。媽祖樓的所在區域,附近有軍工廠修造戰船會途經的「哨船港」,以及連接府城與臺江內海的「五條港」,眾多船隻出入,在海路艱險的時代,傳說是一位水手留下了隨身攜帶的媽祖香火在工寮閣樓,之後往來的船隻常見到閣樓透出點點紅光,認為是媽祖顯靈,引導船隻航行,因而建廟奉祀。

小巧精緻廟宇 樣樣皆精品
廟如其名,媽祖樓也是小小一間,然而廟裡的裝飾藝術可是萬般俱全,如同百年工藝的百寶盒。光是龍柱就有銅雕、石雕、磨石子三種,此外還有彩繪名師蔡草如的畫稿、交趾陶大師陳專友的作品、道光年間製作的「茄苳入石柳」頂下桌,不同材質與年代的精品匯聚其中,值得花時間駐足欣賞。

信義街老街成為電影景點
因為電影《總舖師》在媽祖樓廣場前大跳「今嘛沒尪」的舞蹈,加上許多重要的場景都在附近拍攝,如廟旁的愛鳳小吃部,還有電影中擁有千年醬油的王啟旦牛肉麵店,因此媽祖樓天后宮可說是近年最受遊客矚目的廟宇,讓原本安靜的小廟埕變得熱鬧非凡,至今仍有不少影迷來此朝聖,還可順遊附近信義街一帶。
 


主祀:天上聖母-媽祖
配祀:觀音佛祖、韋馱尊者、伽藍尊者、地藏王菩薩、福德正神、十八羅漢、註生娘娘、李府千歲、中壇元帥、千里眼將軍、順風耳將軍、下壇將軍、太歲星君



鑑賞重點:少見的銅雕龍柱

媽祖樓的三川殿由一對金黃龍柱作為門面,不只是漆上金漆而已,這可是一對貨真價實的銅雕龍柱——臺灣最有名的銅雕龍柱,應屬艋舺龍山寺在1920年代所立,由剪花匠師洪坤福所塑胚設計的一對,但較少人知道臺南府城也有,雖然塑造的年代較晚(1970年代),但各有特色,如果來對了時間,會看到龍柱在陽光下閃閃發光。 臺灣的龍柱大多由中國進口的青斗石、花崗石,或臺北出產的觀音石雕刻而成,相較於石柱可見清楚的紋理,銅雕的龍柱表層更顯光滑,呈現出另一種質感。這對龍柱屬於「雙龍柱」,雙龍一上一下地互望,俗稱「翻天覆地」,在蜿蜒的龍身間,有騎著青牛的老子、踩著風火輪拿著乾坤圈的哪吒、抬頭遠望的孫悟空、手拿斧頭鑿子的雷公等神將。柱尾則以大片海浪裝飾,比人物更大的龍蝦、螃蟹,展現了海底的生氣蓬勃,也呈現金龍出雲入海的氣勢。

[打開照片]三川殿銅雕龍柱

三川殿銅雕龍柱


[打開照片]三川殿銅雕龍柱

三川殿銅雕龍柱


[打開照片]老子騎青牛

老子騎青牛


[打開照片]龍蝦與海浪

龍蝦與海浪


鑑賞重點:華麗服飾的外國憨番

位於屋簷和銅雕龍柱之間,名為「墀頭」的位置,有一對外國模樣的「憨番」,正一手插腰、一手頂起沈重的屋簷。 廟寺出現憨番的原因,據說是為了消解臺灣早期受到荷蘭人統治的怨氣,因此將這些異邦人——有時是金髮碧眼的模樣,有時是皮膚黝黑的苦力模樣,放上廟宇,讓他們背負起沈重的建築,因此常被稱為「憨番扛廟角」或「憨番扛大杉」(「憨」在臺語有呆傻、發愣之意)。媽祖樓的這對憨番,是以交趾陶燒成,粉紅肌膚、紅色捲髮,其中一位有落腮鬍,是想像中的荷蘭人形象,但身穿的是有披肩、腰帶,有牡丹與綠葉的服飾,推測匠師在設計時,也將「門面」必須兼顧華麗性的這點考慮進去。

[打開照片]華麗服飾的外國憨番

華麗服飾的外國憨番


[打開照片]華麗服飾的外國憨番

華麗服飾的外國憨番

鑑賞重點:華麗的油漆彩繪

媽祖樓天后宮曾在2001年時發生火災,三川殿、拜殿與正殿都遭到燒毀,在這之後聘請各藝師新作門神、水車堵與壁堵交趾陶、憨番等裝飾藝術,2007年終於完成修復。 門神的部分由府城彩繪名師潘岳雄新作,由於年代尚近,得以一窺新作門神的風采,在大紅色的廟門上,以油漆為顏料繪製而成的門神,顏色華麗——過去門神的顏料是以桐油摻著色粉,在油漆普及後,潘家改以油漆為原料;在人物的表情上,則維持著潘氏的一貫風格,秦叔寶表情柔和,僅有眉宇之間微微出力,尉遲恭大眼圓睜,眉頭、鼻子、雙頰、嘴唇彷彿都在用力,人物表情的戲劇性,是相較於其他府城彩繪名師,潘氏風格最明顯的特色之一。

[打開照片]秦叔寶門神

秦叔寶門神


[打開照片]尉遲恭門神

尉遲恭門神

鑑賞重點:降龍伏虎尊者

在廟宇的潛規則裡,面向神明的右邊為「龍邊」、左邊為「虎邊」,並且裝飾有龍虎為主角的作品,匠師也會利用書法、不同主題做出新意——媽祖樓的龍虎壁,便刻有降龍伏虎兩位尊者,手持乾坤圈和火龍珠,正在降伏龍虎,為畫面增加了動態感。

09龍虎壁龍邊龍虎壁龍邊


鑑賞重點:匠師的足跡線索

龍虎壁的「虎邊」藏有匠師落款「臺北石匠陳冠雄作」,陳冠雄司阜為大稻埕陳氏石雕家族「頭手」(臺語技術好、單位最高負責人之意)作品,作品分佈全臺。臺南除了媽祖樓,鹽水護庇宮的龍虎壁也出自陳司阜之手,仔細比較兩堵石壁會發現它們風格相同,構圖也如出一徹,但配合著石堵的不同尺寸,在龍虎的尺寸上也有所調整,媽祖樓的石堵接近正方形,老虎的腿短且結實,護庇宮的石堵是長方形,老虎的腿便較為瘦長。 這堵石壁為「民國壬寅年」(1962年)修,早於護庇宮的「乙巳年」(1965年),可說是一對兄弟龍虎堵,作品也透露了匠師的移動軌跡。

[打開照片]龍虎壁虎邊

龍虎壁虎邊


鑑賞重點:忠孝節義的事蹟

媽祖樓正殿兩側,大大的四個書法字「忠孝節義」分掛兩旁牆面,類似的形式也可在臺南孔廟明倫堂、祀典大天后宮見到,但和其他兩處稍有不同的,是媽祖樓的書法字並非直接寫於牆面,而是臨摹於石板,再貼於另一片石板上。 中間鑲嵌的兩幅圓形陰刻石版畫——右為「武穆精忠 忠孝兩全 名垂千古」,描繪的是岳飛背後刺字的故事,推崇岳飛孝敬母親、報效國家的忠孝故事;另一幅「關公不受封金掛印謂節 千里尋兒曰義」,講的是被曹營俘虜的關羽,在離開之際,收到了曹操贈袍,但只在馬上以刀挑袍便揚長而去,是為「廉節」的表現,而沒收錄在畫面裡的,則是關羽千里尋劉備之子的「忠義」行為。兩幅畫都有府城名畫師蔡草如落款。

[打開照片]書寫於正殿龍邊之「忠孝」書法,雄渾有力

書寫於正殿龍邊之「忠孝」書法,雄渾有力


[打開照片]書寫於正殿龍邊之「節義」書法,雄渾有力

書寫於正殿龍邊之「節義」書法,雄渾有力


[打開照片]武穆精忠陰刻石版畫

武穆精忠陰刻石版畫


[打開照片]曹操贈袍陰刻石版畫

曹操贈袍陰刻石版畫

賞重點:全臺最古老的茄苳入石柳「平嵌」供桌

「茄苳入石柳」是府城的傳統工藝,在清領時期由唐山師傅傳來,至今已有近兩百年歷史。茄苳入石柳,其實指的是一種「異木鑲嵌」的技術——技法如其名,早年專指將淺色的「石柳木」鑲嵌入深色「茄苳木」,產生深淺色的對比,隨著臺灣的石柳木產量漸稀,現在多以檜木、狗骨仔、臺灣黃楊等木頭代替;根據嵌入木頭的狀態,又可分為「平嵌」(嵌入後為平整)和「浮嵌」(嵌入後為立體的薄浮雕)。 臺南媽祖樓所藏的茄苳入石柳供桌,打造於清道光19年(1839),屬於「平嵌」供桌,年代只比臺南祀典武廟收藏的六角供桌(清道光18年)稍晚。圖案則以四季不同的花卉為主,造型典雅。

[打開照片]茄苳入石柳供桌

茄苳入石柳供桌

[打開照片]茄苳入石柳供桌

茄苳入石柳供桌

鑑賞重點:彩色礦石閃耀的龍柱

龍柱不只有石雕,在媽祖樓就可見到銅雕、石雕、磨石子三種,其中最繽紛的,當數後殿的兩對——由府城名畫師蔡草如、剪花藝師陳專友聯手製作的磨石子龍柱。 磨石子的製作手法,是以銅條塑造出框線,接著填入石料,最後才磨平、拋光,相較於一般常見於牆面、地板的大面積處理,要製作成圓柱型的龍柱,更是難上加難。這兩對龍柱,一對是由海面躍升的三爪龍,一對是飛翔於牡丹、祥雲、法器之間的鳳凰,龍和鳳的身體,都用了紅、黃、藍、綠、紫等不同顏色的礦石,雖然完工已超過五十年,但仍然閃閃發光。

[打開照片]後殿磨石子龍柱

後殿磨石子龍柱

[打開照片]後殿磨石子龍柱特寫

後殿磨石子龍柱特寫


鑑賞重點:腳踩惡鬼的四大天王

媽祖樓後殿供奉的是觀音佛祖,配合著主神,兩旁牆面則內嵌了交趾陶塑像的四大天王—面向神像,右側為東方護國天王(膚色、持琵琶——象徵「調」)、西方廣目天王(青臉、拘蜃—音近「順」,似蛇而有角),左側為北方多聞天王(黑臉、持傘—象徵「雨」)、南方增長天王(紅臉、持劍—刃鋒音「風」),除了有風調雨順的祝福,四位天王腳下更分別踩了「酒、色、財、氣」四惡鬼,象徵在佛法無邊下,四種邪念也能被去除。 四大天王的作工細緻,鎧甲上的雲朵、鱗片都一一刻畫,腰際有「獅象虎豹」四聖獸,製造人為被稱作「五虎將」之一,擅長剪黏與交趾陶的陳專友藝師。

[打開照片]西方廣目天王

西方廣目天王
 

[打開照片]東方護國天王

東方護國天王
 

[打開照片]南方增長天王

南方增長天王
 

[打開照片]北方多聞天王

北方多聞天王
 

景點資訊

電話 +886-6-2206946

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忠孝街118號

分類 在地藝文

營業時間 星期日:06:30 – 18:30
星期一:06:30 – 18:30
星期二:06:30 – 18:30
星期三:06:30 – 18:30
星期四:06:30 – 18:30
星期五:06:30 – 18:30
星期六:06:30 – 18:30

官方網站 官方網站

交通資訊

周邊景點

返回頁面頂端
瀏覽器版本過舊。 Firefox(另開視窗)IE11(另開視窗)Chrome(另開視窗)Safari(另開視窗)